当前位置 : 首页 >>宣传教育

小小巧手“变废为宝”:黄岩区西城街道中心幼儿园的绿色“无废”魔法

发布时间:2025-09-05 16:54 来源:台州市生态环境事业发展中心(台州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


一所幼儿园,把“垃圾”变成了课程、把“废物”变成了玩具,更把“无废城市”教育变成了孩子、家庭与社区共同参与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的绿色“无废”教育生态圈。

在“无废城市”建设的浪潮中,黄岩区西城街道中心幼儿园以务实的教育态度,厚植“无废”理念。这里既是孩子们的成长天地,也是“无废”理念落地生根的实践场所。幼儿园将“垃圾减量、资源循环、废物利用”的意识自然融入孩子们的成长中,从而带动家庭、影响社区,构建起独特的“无废”教育生态圈。


课程渗透

让“无废”理念融入日常实践


晨间活动时,保育员会引导孩子们将早点产生的果皮、牛奶盒分类投放,通过浅显的事例讲解“食物垃圾的旅行”,让孩子们知道果皮能作为肥料;美工活动中,“材料箱”里总是整齐摆放着蛋托、废纸板、废布料等可再利用物品。孩子们在这里自由创作,用蛋托制作卡通玩偶,用废纸板搭建机器人,用废布料拼贴画作,用废塑料瓶制作花瓶摆设。老师在旁适时点拨,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理解“看似没用的东西,换种方式就能发挥价值”。


1.jpg
2.jpg
图片
3.jpg
4.jpg


户外活动同样贯穿着“无废”思路。孩子们用废旧轮胎制作墙面装饰,在“纸板迷宫”里钻爬奔跑。这些由废弃物改造的玩具,既满足了游戏需求,又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


5.jpg
6.jpg



主题活动

用创意点燃“无废”热情


“环保时装秀”是孩子们期待的活动。提前几周,孩子们就和家长一起搜集材料:塑料袋经裁剪缝制成飘逸裙摆,报纸折叠粘贴成挺括外套。活动当天,孩子们穿着亲手制作的服装自信展示,台上台下的互动让环保意识在欢乐中传递。

“废旧物品交换会”则为闲置资源搭建了流转平台。孩子们带来家里不常用的玩具、绘本等,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换。有的用积木换故事书,有的用玩偶换拼图,在交换过程中让闲置物品焕发新生,让孩子们理解了“分享让物品更有价值”,传递共享理念。


7.png
8.png



家园共育

凝聚“无废”教育的合力


幼儿园深知,“无废”教育需要家庭的参与才能形成长效影响。为此,幼儿园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家园协同,让环保理念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家长开放日是展示“无废”成果的重要窗口,家长们会看到孩子们用废旧材料打造的校园景观:旧鞋子制作的装饰品、废拼接垫制作的挂饰、废布料制作的扎染、落叶制成的“炸串”。这些充满创意的作品,让家长直观感受到废物利用的价值,不少家庭从此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可再利用物品。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亲子共建活动让家长成为“无废”实践的参与者。“家庭废物改造征集”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提交的作品丰富多样,用废旧轮胎打造校园花盆,用废塑料罐制作灯笼等。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更让环保理念深入家庭。


社区延伸

让“无废”理念辐射更广


如今的西城街道中心幼儿园,“无废”元素随处可见:楼梯转角悬挂着孩子们用废洗衣液瓶编织的风铃,走廊是孩子们用废旧玩具拼贴的装饰画,头顶是孩子们用废旧雨伞描绘的灯罩、大厅里摆放着孩子们用废旧玩偶制作的“光盘”宣传栏。孩子们对废物利用的热情、家长对环保理念的认同,都让这里的“无废”实践充满生命力。

14.jpg
15.jpg
16.jpg


幼儿园并未止步于此,正计划与社区深化合作:组织孩子们走进社区垃圾分类点,参与实践讲解;联合社区开展“邻里物品交换会”,扩大资源循环范围,分享幼儿园与家庭的实践成果。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实践,让走出校园的孩子都带着环保意识,让参与其中的家庭都成为‘无废’理念的践行者。当这些绿色实践从校园延伸出去的时候,‘无废城市’的基础就会越来越坚实。”老师们的话语中,透着对未来的期许。

在黄岩区西城街道中心幼儿园,“无废”不是标语,而是一场日复一日的温柔革命。今天,孩子们用一双双小手把废物点石成金;明天,他们必将用一颗颗绿色的心,点亮一座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