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区县动态

两山”理念20周年|从“垃圾拆解村”到“和美乡村”:金良社区的绿色蜕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05 16:42 来源:台州市生态环境事业发展中心(台州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台州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路桥的金良社区,看看这个曾被称为“垃圾拆解村”的地方,如何蜕变为“和美乡村”的。

昔日“垃圾村”:环境恶化的阵痛

金良社区由新良居与金大田村并村成立,如今走进这里,昔日堆积如山的垃圾已被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取代,老旧民宅经过精心改造焕发新颜,一批文创企业接连入驻,整个社区处处洋溢着重生的活力。

640.jpeg

改造前

然而,二十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以拆解废金属、废旧塑料为生,是远近闻名的“垃圾村”“拆解村”。“以前这里说难听点就像垃圾堆,连下脚的路都没有。”一位见证了社区变迁的村民回忆道。


环境整治破局:从"脏乱差"到"生态美"

尽管废金属拆解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却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痛定思痛后,2010年,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新桥镇下定决心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不仅关停了60余家拆解厂,还清理了500余吨废旧塑料,为社区的转型发展扫清了障碍。

641.jpeg

2010年在全市率先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依托政策红利和先发优势,以古建筑耕读堂为中心,通过整修古迹、梳理湿地、整治违章,以绿道串联各点位景观,打造了一个独特的田园式生态公园。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土壤环境,还成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642.jpeg


土地流转与业态升级:农文旅融合促发展

“我们率先在全市开展全域土地流转,探索实践‘三条路径’。对闲置土地进行整理,对碎片化土地进行集中流转,以及对老旧民房厂房进行盘活。再动员村民将土地流转、合并、集中,鼓励农文旅业态和种粮大户来承包经营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文旅。”新桥镇副镇长陶冉介绍道。

643.jpeg

通过“政府规划、村社实施、集中流转、公开招租”的模式,成功引进了耕读春秋、百亩茶梅、窑烤面包、沚上花辰等一批精品农文旅业态,昔日的垃圾拆解场,渐渐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

644.jpeg

“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我们住着也舒心,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一位村民笑着分享道。村里空气好,环境美,村民在自家门口锻炼身体、走旗袍秀,日子过得特别惬意。

645.jpeg


红利共享:生态改善带动共同富裕

“我们秉承着‘用地不占地、建园不废田、果蔬带绿化、田园当公园’的理念来规划改造。如今,这里的业态非常丰富,有青少年宫、农家乐、窑烤面包、书院、高端民宿等等。”金良社区党总支委员陈钇汝介绍道。

646.jpeg

沚上花辰度假村负责人夏国元第一次看到金大田,就被这里完好保留的风貌吸引了,他表示,“村庄的提升与打造,不仅能让我们这个经营体受益,还能带动周边经营体,形成更强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经营者来到这里,将这里打造成类似旅游小镇的地方。这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虹吸效应,让更多人光顾这里、了解这里。”

647.jpeg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让金良社区的旅游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社区年旅游消费人数从最初的不足1万人,增长到如今的近12万人,旅游收入接近千万元。凭借优异的发展成果,金良社区还先后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省级旅游特色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金3A景区村庄等荣誉称号。

648.jpeg

如今的金良社区,通过环境整治、土地流转和农文旅融合政策,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面貌。村民不仅能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稳定收益,还能通过共富工坊、农家乐等渠道实现家门口就业。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基础设施也得到全面升级,生态红利真正转化成了村民实实在在的增收渠道。

649.jpeg

从废金属堆里的“灰日子”

到田园风光里的“甜光景”

金良社区用生动的实践证明

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

从来都是同频共振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