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16 10:10 来源:台州市生态环境事业发展中心(台州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
7月1日-2日,2024长三角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研讨会在浙江省台州市举行。工程院院士、长三角三省一市环境学会理事长、政府部门代表、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150余人齐聚研讨会,围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共筑美丽长三角”主题,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新路径,为长三角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台州市政府副市长杨玲玲在致欢迎辞中表示,台州作为长三角南翼的重要城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台州在2023“上海·台州周”开幕式上签约长三角生态环境高效协同共保联治项目,并积极联动杭州湾、乐清湾共同推进台州湾“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全国首创“蓝色循环”项目,打造海洋塑料废弃物数字化治理,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杨玲玲指出,希望院士、专家为台州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献计出力,期待与兄弟城市深化合作、并肩携手,共同绘就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新图景。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叶锡祥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三省一市密切协作、共谋发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引领,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的落实推进以及生态环保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浙江实现了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的发展跃升。今年是连续第21年“三省一市”环境科学学会举办的交流研讨会,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支持学会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科技交流,共同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作主旨报告。他介绍,人类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除了有46%停留在大气之外,其余都被海洋和陆地上的生态系统吸收,海洋固碳技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将突破海-气二氧化碳通量长期演变的瓶颈,增加蓝色碳汇,为碳中和战略目标服务。他深入讲解了卫星遥感发展历程和最新前沿技术,同时强调提高海洋遥感生态监测质量的最核心出路是培养具体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浙江生态环境集团董事长陈齐从典型行业工业余热综合利用技术、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协同技术、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典型产业园区实施路径等五大方面介绍了浙江省重点园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典型案例,同时从顶层设计、协同探索等角度提出了园区减污减碳的示范建议。
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柳剑雄重点介绍了研究院在示范区双碳战略下牵头编制《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水乡客厅将成为绿色低碳的示范区,是探索“跨域共治、低碳韧性、智慧共赢”的近零碳模式典范,未来将共同打造长三角双碳集中引领区和展示区,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综合集成应用和制度创新。
江苏省新污染物治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伟系统介绍了江苏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的先行先试与创新探索,健全了识别、调查、监测、风险评估等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筛、评、控、禁、减、治”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为长三角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意义。
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与规划所高级工程师程鹏分享基于Sentinel-2的巢湖蓝藻提取模型实用性研究,深入剖析了巢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从技术路径、拟合验证等角度得出蓝藻提取的最佳提取模型,为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指导作用。
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镇长蒋瑛、台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章佩丽分别围绕“和美海岛”零碳之路、活性炭绿岛模式下减污降碳作了分享。
会上,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签约了党建共建协议,探索出一条党建与环境科研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的新路子。会后,还邀请了浙江大学教授吴忠标等人开展行业专家与企业专场对接会,面对面为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纾困赋能。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台州市环境科学学会、台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