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5 08:46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为助力“无废城市”向纵深推进,温岭市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方式全面推进“无废学校”创建,两年累计创建“无废学校”71家,在校园里掀起一股无废热潮。究其原因,一是坚持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工作专班,加强统筹领导,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二是坚持发挥特色引领,将“无废理念”融入教育课堂、课内外活动等各个环节,让“无废场景”遍地开花;三是坚持构建体系裂变,建立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的“无废”文化传播链,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校园是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更是创建“无废城市”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温岭市不断增强师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让无废理念在校园、社会生根发芽。
坚持优化顶层设计 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温岭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无废学校”创建工作。先后发布《温岭市“无废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温岭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温岭市“无废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成立以市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无废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督导“无废学校”创建工作,全面指导工作推进。并通过专题会议、实地调研、电话沟通和钉钉工作群等途径,随时掌握各校创建进展,及时提醒督促各校分步推进、逐步完善创建工作。引导学校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年度创建计划,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制度、有人员、有经费“五落实”,掀起了全市学校建设“无废校园”的新高潮。
坚持发挥特色引领 “无废场景”遍地开花
鼓励学校将无废理念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德、智、体、美、劳”教育全方位参与“无废校园”和“无废城市”建设。发挥“特色引领”作用,按照“一校一策”“一校一特色”工作思路,将“无废理念”融入环境教育课堂、课内外活动以及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努力践行校园废弃物“合理分类,多方利用,妥善消减”等无废生活理念,全面普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循环利用知识,增强师生的资源节约和绿色消费意识,涌现出了诸多值得借鉴、推广的典型做法。
如城东小学开展“智慧无废·无塑开学”活动,同学们纷纷行动,新书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它们“穿”上特别的“新衣”,有的根据学科配上了插图,有的在书皮上写上了自己喜欢的格言,还有的写上了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可谓精彩纷呈。泽国小学开展“低碳挑战、巧手饰美”活动,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玩出新花样,将生活中的废纸、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巧手装扮,改头换面。太平小学秉承“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积极开展“无废”假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有的走进社区、公园,宣传绿色无废理念,有的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从自身做起,到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志愿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手抄报、电子小报。
坚持构建体系裂变 “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把有长远意义的事情做扎实,是进行“无废细胞”创建的目标和定位。温岭市积极引导学生回家后宣传实践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知识等无废知识和理念,家园联动,形成环保教育合力。目前,温岭市已累计创成无废学校71家,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连接了3至5人甚至更大规模的家庭成员,“细胞”裂变的影响深远又强大。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的“无废”文化传播链,使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无废”理念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无废”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光盘行动、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低碳行为蔚然成风。通过“无废学校”的创建,让校园成为全社会搭建“无废城市”建设的桥梁,发挥“无废细胞”的带动引领作用,将“无废理念”辐射全区域,形成全民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开展“无废”教育是过程,不是结果;创建无废学校是开始,更不是结束。温岭市将不断在创建中探索实践,在创建中创新发展,让“无废”活动变得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让无废理念“入脑入心入行”,让“无废文化”在全市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