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17 17:10 来源:南京大汉
玉环市以“形态美、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为目标,以城镇、农村等美丽细胞为切入点,搭建“我爱我家”活动等载体,着力打造美丽建设样板间,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年均值已低于25微克每立方米,达到欧盟二级标准,城区河道水质改善年度最大,勇夺全省治水工作优秀大禹鼎,荣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市区,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从2017年全省第49名78.54分,提高到2018年全省36名85.48分,目前2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9个2A级以上景区村庄通过评选,“一仓两乡一都”4大国家级品牌成功落户玉环,“玉环文旦”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
一、高位推进,一把尺子量到底
一是整合资源集中攻坚。将美丽细胞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专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建立起乡镇申报-联席商议-部门落实运作模式,围绕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省A级景区村庄创建,将美丽村部、美丽公路、美丽庭院、美丽农家等美丽元素有机融合,集中项目打造具有不同主题、独具玉环魅力的精品亮点,并把所有相关资金全部整合,统一分配管理,避免重复分散补助,确保建一村、美一村,2018年实施项目219个涉及资金1.3亿元。二是规划引领标准明确。绘就美丽建设发展蓝图,制定《玉环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2)》、《美丽乡村景区化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同时明确美丽建设“九个一”标准,即:一个美丽的入村口、一条美丽的村道、一弯美丽的池塘、一所美丽的公厕、一座美丽的村部、一间美丽的讲堂、一篇美丽的故事、一首美丽的村歌、一批美丽的农家、一项美丽的产业。三是常督常评高标实施。将美丽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目标责任书,结合成效实施奖优惩劣,并实施“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人马、一管到底”工作机制,特别在清洁家园建设中,坚持每月“一督查、一排名、一通报”考核机制,组建38人督查员队伍,探索“互联网+二维码”督查考核机制,创新性搭建“玉环垃圾分类智慧平台”,在260个行政村全面推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互联网+二维码”督查工作,目前已完成8.3万多户农户“二维码”绑定,绑定率达96%。
二、内生动力,党群联动美家园
一是党员先锋先行。紧抓“我爱我家”中心词“我”字,增强市民主体意识,将政府的行政推动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发挥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改造庭院,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改造率分别达到100%、85%和60%以上。结合《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若干意见》、党员先锋指数考核、党员“1+6”联户制度,将党员考核与美丽庭院改造率相挂钩。二是群团助力造势。充分发挥妇联、团委、乡贤等群团力量,举办台州市青少年助力环境整治先锋行动暨我爱我家·万名“河小二”剿劣作战推进大行动启动仪式,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巡回培训和进村入户宣讲,在各乡镇美丽女性微课堂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在全市微课堂转播,辐射30个群10000多人。借力乡贤联谊会凝聚乡贤力量,仅芦浦镇捐赠55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共谋家乡发展。三是公众同唱共舞。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多载体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先行、小手拉大手、金点子征集等系列活动,让村干部、党员群众、学生教师、企业职工都参与到“我爱我家”行动中来,在每个乡镇设立环保志愿者协会分会,每个季度举行一次大型活动,多方位、广范围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深挖内涵,多管齐下筑金巢
一是打好乡风文化牌。加强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建成以渔家风情为元素的坎门东沙社区、以乡村动漫为元素的龙溪山里村、以历史文化为元素的楚门东西村等一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并狠抓乡风文明建设,先后完成孔子文化礼堂等近100个文化礼堂的建设,同时全面推广移风易俗,深化“书声玉环―市民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孝老爱亲和节俭养德,积极开展“邻里守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打好产业经济牌。深入推进农村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依法有序推进59个老旧工业点改造,并建设24个小微企业园,整合1000家以上小微企业入园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村(社区)落后的生产方式。鼓励指导各地发展民宿、休闲农业等,以龙溪镇山里村“采菊苑休闲农业采摘园”和干江镇东渔村“花迹民宿”等工商资本投资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持续建设中。三是打好环境质量牌。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分类等专项工作有机结合,拆除脏乱差,邀请设计师团队对原有的入村口和村道进行标志牌设计、沿路美化提升,做到入村口能体现本村历史文化元素,村道在“畅、洁、绿、美”的基础上把沿途的风景点、凉亭、自行车点、观景台等节点连接起来,改出美丽的村道、美丽的池塘、美丽的公厕,打造成村在景中,景在村中。 (美丽玉环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