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甬台温三支探访队伍在宁波聚首,开始了“甬台温生态行”第一站寻访。细雨绵绵,丝毫没有影响志愿者们的探访热情,走村探河,兴致勃勃。
垃圾河成了漫步河道
昨天,参加“甬台温生态行”的环保志愿者们打着伞,行走在云雩山下花木繁茂的小村庄,整座村子在群山环抱之中,由于雨气濛濛,附近山头都萦绕着薄雾,还以为误入仙境。
河头村位于北仑中心城区东南10.3公里,通往九峰山旅游区的道路穿村而过。河头村的村民以种植花木为生,是远近闻名的花木特色村,不但有花木种植专业户,还有专门的花木销售队伍。
“穿村而过的大溪坑水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河头村党支部书记石志德说话的声音不大,但话语间却流露出一丝骄傲。他告诉大家,近年来,河头村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整治水环境,原本的“脏、乱、差”,成了现在的四季清水穿村过。
家家户户铺设花坛,绿树红花到处可见。漫步在大溪坑边,整条河道清澈透绿,两岸堰坝鲜花黄红相间,景色怡人。河道两侧是游步道,鹅卵石铺陈。石志德说,晚饭后,村民可以赤脚在上头走,锻炼身体。
“河头村的环境整治也颇费了一番工夫。”石志德介绍说,2005年该村开始新农村建设,当时村里还没有垃圾房,加上村民环保意识薄弱,为了图方便,门口的这条大溪坑逐渐沦为一个垃圾场。
水环境恶化很快让村民吃了苦头,肮脏不堪的河道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连洗个衣服都得往上游走十多分钟,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2012年,河头村通过终端生态处理的模式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改造,随后污水排放并入市政污水管网,完成了河道治理的第一步。
石志德说,乱扔东西乱倒垃圾,村里都有明确的村规民约,怎样治理、怎样处罚都有规定。
在村民的共同呵护下,河头村的河水越来越清澈,有着苗木种植手艺的河头村人继续发挥特长,沿着河道边种上漂亮的花卉,如今这条大溪坑已经成为了村里最亮丽的风景线。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村里看不到生禽养殖。”台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陈怡说,她沿路仔细看了一下,只见过两条狗,这在台州很难想像。
椒江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徐彩招也感慨不已,她认为,一个小村庄建起了如此完整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体系,基本达到了城市化水平,这个经验值得台州借鉴。
城市内河的完美转身
芦江河离河头村并不远,坐车几分钟能到。岸边有翠绿的芦苇丛,河面上偶尔还能看到几朵睡莲。
芦江水系是北仑三大水系之一,其历史悠久,商贸繁荣。芦江河总长65.3公里,可分为上、中、下三段,流经28个村庄。
“现在很多河污染严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过去迅速发展的30年间,河两边住的人越来越多,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大量往河里排,远远超过了河水的自净能力。”北仑区柴桥街道农办工作人员马成杰说,芦江河上中游段的水质基本能达到三类以上。从这方面来说,芦江上游能保存良好,得益于居民区离得较远,工厂也少。
北仑另一条重要内河小浃江却经历过污染之痛。1980年以后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小浃江行洪排涝标准不足、水质较差、河岸景观凌乱,河道主要功能失效。
转机发生在2009年,北仑区成立小浃江水系整体工程建设指挥部,对小浃江河道治理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包括河道生态系统修复、堤岸改造、水质保护、休闲娱乐、沿岸绿化等多项工程。
小浃江整治后,沿岸印染企业、电镀企业相继关停搬迁,18个村庄生活污水并入管网,上千亩水域的养殖网箱全部拆除,河道进行整体清淤、拓宽,周边232家畜禽养殖户全部搬迁或关停,8.3万平方米复绿复耕。
经过三年整治,到2012年时,小浃江两岸各20米范围内建起68万平方米的植物缓坡,形成以河道为主轴,两岸生态相衔接的带状河岸绿化。
“台州主城区也有南官河、永宁河等重要内河。”徐彩招说,相比较而言,芦江和小浃江的水体感官要好很多,水清岸绿,河面没有垃圾漂浮,河岸整洁规整,河道整治规划贯穿着环保理念。
黄岩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李镇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宁波的河道治理更有规划,也更可持续。河道整治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和维持,也就容易流于形式了。
傍晚,志愿者们才结束探访。今天,他们还将前往宁海,参观浙江湖砩整治情况,并探访下畈村。
信息来源:宣教信息中心 丁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