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17 09:44 来源:南京大汉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台州生态市建设
工 作 简 报
第10期(总第125期)
台州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4年11月1日
目 录
我市“四边三化”行动获省考核组好评
自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四边三化”(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及“清理河道、清洁乡村”行动以来,我市累计清理非公路标志24000多处,完成铁路桥下栅栏网封闭工程34公里,完成河道疏浚整治303.7公里,完成19家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完成森林通道建设2915公里,新增市级以上森林村庄553个,建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专人管理、经费保障、管理制度”的行政村比例达98%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全部完成建设施工招投标,“四边”区域宜林地段绿化率达95%以上,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全面建成“烟尘控制区”。
10月20日,省考核组实地考察了临海灵湖“河边三化”及公园改造提升、黄岩永宁江北片综合治理工程、椒江海门街道腾云山废弃矿山治理等9个点“四边三化”建设情况,并对我市工作给予肯定,认为我市“四边三化”行动组织有力,重点突出,成效显著,亮点纷呈,但在长效机制建设及绿化、美化档次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省考核组对我市下阶段“四边三化”行动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更加注重抓整治成效巩固,更加注重抓深化整治,更加注重抓精品示范工程建设等。(台州市生态办)
“四方针”促椒江区医化行业转型升级
以“五水共治”和“创模”为载体,椒江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以“退、转、减、管”为方针,大力推行“产业集聚法、政策扶持法、环境准入法、科技革命法”等十法,加快医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2014年上半年医化总收入为4.75亿元,同比增长了2.2%,医化废水排放量为7289吨/天,同比减少33.80%,成功实现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退”字为先手。建立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同时,对容易发生恶臭的发酵、合成项目实施强制退出的方案,力争10月底前全部拆除。目前,该区33家医化企业经过整合关停后仅留下7家保留合成工艺。
二是“转”字求蜕变。为促进医化企业转型的积极性,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台州市椒江区医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台州市椒江区医化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专门设立医化产业转型升级扶持资金,完成转型升级并经验收合格的企业,按照上年年末机器设备净值的65%给予扶持资金补助,并按照该企业最近三年入库税收月平均值,给予其6个月的补助,最低补助标准为20万元。
三是“减”字添活力。为实现企业排污有序管理,椒江区推行“一企一证一卡”排污总量控制新模式,建立健全企业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并实施监控数据联网及平台监控,对排污超总量的企业即时进行警告和关阀操作。目前,已有8家企业落实刷卡排污,4家正在安装或处于准备阶段。在刷卡排污实施的基础上,该区推广循环回用促进节能减排。据悉,经有效处理后外排,重复用水率达75%以上。
四是“管”字防反弹。每个厂区只能设一个标准化污水排放口和一个雨水排放口,并在标准排放口处设立在线监测系统。废水排放口和治理设施关键环节安装视频监控仪,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与省、市、区三级环保部门联网。同时加强部门联动、群众监管,使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并组织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不定期对企业出水进行监测,以高压势态督促企业依法生产。截至目前,已查处偷排废水或项目非法生产案件7件。 (椒江区生态办)
玉环县“一事一议”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玉环县将全面开展153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使该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90%以上。其中,纳入今年启动治理任务的共51个村,涉及9个乡镇(街道),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亿元。为进一步抓好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玉环县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全面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节约资金、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加快治理进度,参照实施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玉环县研究出台了《玉环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对玉环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组成:一是简化了立项审批手续,二是建立健全资金的多方投入机制,三是建立多级监督监管体系。此外,还建立由3-5名村民组成的监管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把总关、负总责,严格项目质量管理,节约项目资金开支。 (玉环县生态办)
天台县荣获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称号
天台县通过全民治水、生态治水、全责治水、长效治水,项目治水等举措,打好“组合拳”,以治水促转型、以转型促赶超,全力打好垃圾河、臭河、黑河歼灭战,上半年县域总体水质位居全市第一,在全省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考核中荣获一等奖。目前,该县成为全省9个、全市唯一荣获“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的县级单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高态势综合治理控源头。率先打好垃圾河歼灭战,全县780多条大小河流全部纳入清理范围,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及改造升级,全面关停250家,整治47家,关停涉污染企业39家,整治提升58家,拆除违章371处。赭溪、左溪等6条黑臭河全部纳管,水质明显改善,县域总体水质居台州第一。
二是全方位生态治水聚合力。通过建生态堤坝、生态湿地,生态绿道,增强水体吸污自净能力,打造集城市防洪、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绿色通道。如三茅溪右岸生态景观二期工程投资1100多万,长900米,打造生态湿地、印象梯田、文化广场、树林溪地4个主题区块。目前,总面积4.3万平方米的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已经通过省评审,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绿色生态新名片。
三是完善机制科学治水促长效。坚持制度管污,水陆同治,建立健全一套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县治水办成立两个督查科,加强日常检查,落实保洁经费,实行大河市场化运营物业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小河门前三包清洁家园管理,确保河道长效保洁“不反弹”。同时,抽调公安、环保、水利等6部门10名专职人员,在全市率先成立联合执法大队,加强治水管理。 (天台县生态办)
送:省生态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 |
发: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生态办。 |
联系电话:0576-88582322传真: 88582700 E-mail:yxy1plus9@gmail.com 本期共印1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