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13 14:25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自“五水共治”行动开展以来,台州严格执行 “快、准、合、狠、转”的行动原则,全市自上而下铁腕治水的决心坚定,各项治水工作成绩斐然:“清三河”治理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沿河拆违累计完成全年计划的93.72%。
一、抓工程,破难题,多渠道推进治水工作
经过前期摸底调查,该市确定全市11386条河道中,“垃圾河”有2561条。今年3月,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垃圾河”歼灭月行动,投入上亿元资金,全市上下近百万人次总动员,实际清理河道2600条,4714公里,清淤87万吨。4月,该市又集中推进“黑臭河”治理,根据各河道污染程度、特点及原因,实施沿河截污纳管、生态修复等,共治理“黑臭河”167条、278.4公里。同时,该市紧盯“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的治水核心问题,坚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重拳拆违,全市共拆除河(湖)违法建筑485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93.72%。
这样井然有序的行动安排和马不停蹄的作战节奏,只为了提前完成治水目标。眼下,全市“清三河”工作已超额完成,天台县成为全省首批9个“清三河”达标县之一。在此基础上,该市还紧抓重点治水工程,在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保供水方面成效明显,477个治水项目,已完成投资52.26亿元,占全年度的63.8%。
二、严督查,促落实,创新模式信息化治水
该市出台实施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全市11386条河道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4级河长体系,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4套班子领导全部担任河长。在实际治水过程中,临海市大田街道创新河道管理模式,率先实施河长制加警长制。目前,“河长制”和“一河一策”制度在该市实现全覆盖,240条县级以上河道建立“河长+警长+环保卫士”制。同时建立长效保洁机制,镇级以上河道探索通过社会公开招标选定保洁队,明确保洁范围和内容;村级河道保洁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并设立河道长效保洁专项补助金。
完善机制的同时,更需要辅以信息化手段,让治水效果事半功倍。目前,该市各级均已建立治水作战指挥室,以图表形式实现治水可视化,并建立治水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河道情况实时显示、实时监控。此外,三门县还开创了全省首个“五水共治”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包含治水百科、百姓投诉、项目管理等7个子系统,利用移动终端服务设备对水情进行实时监控,让全民监督参与治水,开创了“掌上治水”新时代。
三、强执法,动真格,“零容忍”涉水污染行为
该市在全省首创了“一小时飞行执法”越级快速打击环保执法方式,即一旦有市民投诉举报,市级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到污染现场取证判定,然后移交下属相关部门处理,全程督办。短短两个月,全市共实施“一小时飞行执法”33次,成功查处并处理案件20起。同时,全市9个县(市、区)均建立了由公安、环保、工商、农业、行政执法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集中办公,24小时接受举报,5分钟出警,实现“一站式联合执法”。该市还实行了有案必查、查案必严的“一条龙追责执法”,以及由检察系统的“环保十二条”、公安系统的“护航治水六条”、天台县的“十条禁令”等高压线组成的“一揽子治水执法保障”。
在接连不断的“铁规禁令”出台后,警示育人效果明显。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并作出行政处罚案件727起,行政拘留231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64人,其中法人代表23人,股东14人,直接受益者1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