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教育
治水有妙招!台州市水环境破茧成蝶 向优良迈进
  • 日期: 2022- 04- 18 15: 48
  • 来源: 台州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
  • 浏览次数:
  • 字体:[ ]

近几年,我市始终按照省委、省政府“绝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五水共治’只能加强,不能放松”的要求,紧紧围绕全流域水质持续提升的目标,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全力推进“五水共治”碧水行动,高标准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全市涌现出一批“成效好、效果佳”的治水典型,我市水环境质量实现了从轻中度污染到良好的转变,并保持持续向好趋势,为美丽台州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小微企业废水收处体系日趋完善

为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废水处理和管理水平,我市不断加强对小微企业废水的集中防控,通过集中处理,化零为整,既解决企业污水处理难题,又释放了相关部门监管压力。温岭市率先建成基于物联网的小微企业废水收运体系,其中大溪泵与电机行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已开始运行,并通过第三方环境服务模式签约了300多家小微企业,做到让小微企业废水运营管理能够真正有“出路”,提高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而在监管方面,温岭市继续加大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推出共享设施环评,依托集中处理设施的企业,其项目环评类别判定无需考虑依托设施内容,确保小微企业提升环评改革获得感。近年来,路桥、临海、温岭、玉环、天台等地先后建成多个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涉及电镀废水、非金属表面处理废水、滚光废水、印染废水、机械废水等多行业小微企业,逐步完善各个行业小微企业废水的收集、处理。

重点行业废水实现全过程监控

加强工业废水集中监控。通过集中监控,远程管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减少监管盲区,提高监管效率。2021年以来,台州市积极建设工业废水产生-收集-处理全过程监测监控体系,目前,监管平台已开发建设,完成了176家企业的监控设施安装,系统收到问题警报1500多个。同时,医化园区全面推进周边河道、企业雨水口、地下水全方位立体式水质监测网络建设,目前椒江外沙岩头化工区、临海医化园区、仙居现代园区已建成投运。

系统治水成效凸显

以点带面带动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路桥区南官河水系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2021年以前,南官河流域监测断面一直保持Ⅲ类以下水质标准,因为在以往的治水工程中往往侧重于单一点位、单一方法治理,缺乏系统性方法统筹、流域性项目联动。2021年路桥区采用了泥水岸同治、人工湿地系统构建、溢流井综合整治、支流系统生态构建、支流水力循环水质提升及净化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系统诊断、顶层设计、科学部署、强化管理,制定了符合南官河流域体系的系统整治路线。项目建成后,实现了路桥区水质监测断面Ⅲ类水“零”的突破,2021年路桥区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展现了一张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的优秀名片,实现游十里长街、品南官新韵的目标。

数字治水亮点纷呈

我市在推进治水工作不断深入的同时,不断探索推进治水领域数字化改革,变治水为“智”水。

一是饮用水水源数字化智治平台建设,促进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监管水平。一直以来,饮用水源保护存在着点多、面广、位偏、监管难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职责,我市积极开展饮用水源数字改革场景建设。2021年9月,台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了平台初步验收会,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初步验收。该平台集饮用水源水质在线监测数据、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取水口地理位置、水源地管理基础等信息于一体,囊括大屏展示、环境地图、一源一档、水质预警、巡查管理、规范化评估等模块,真正实现了区域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集成,落实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管控要求,推进了饮用水源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台州市饮用水源现代化治理能力。

二是“物联网+区块链”,破解船舶治污难题。为响应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的要求,解决渔船油污水收集、运输、处置、监管等难题,椒江区在全省率先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构建“海洋云仓”船舶水污染物数字化治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污染物处置全链条生态、环保、安全,达到生态环境、渔业、水利、道路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可视可控的要求,截至2021年11月,平台已覆盖4400多艘渔船,累计处理2096艘次船舶污染物728.4吨,治污成本降低约70%;发放渔夫贷8720万元,有效降低渔民融资成本约50%,真正达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提升了政府端的数字化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被评为2021年度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浙江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三是采用“6+N”模式,建设治水数字化平台。黄岩区以全面监控、系统集成、数据上云、共建共享为目标,对江口、院桥、宁溪3个污水处理厂,澄江、头陀、北洋、沙埠等16座泵站,17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0个窨井液位检测站,200个井盖报警终端、30个管网流量智能监测仪等进行系统监管。同时借助无人机,实现河道可视化职能监管及水质事件识别与预警。投入使用“5G智能河长助手”,通过日常监测,与智慧排水系统对接,实现实时“精密智控”。

四是水质指纹溯源技术,让偷排无所遁形。为响应环保监管信息化,实现医化园区水环境动态监管,解决企业违规排放发现难,问责难的监管疼点,台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组织椒江、黄岩、临海、仙居四个县(市、区)开展“水质指纹监测溯源管理场景”应用建设,目前,应用均已通过验收。该应用以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为主体,整合气象、水务、环保等职能部门相关数据,运用智慧化平台,将水污染“发现—普遍调查—应对”重塑为“发现—精准调查—应对”,推动水环境监管工作提质增效。其中,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就是通过扫描工业园区中不同企业废水的三维荧光光谱,形成各企业原始水质指纹,然后对比现场污染水质指纹与录入的企业原始水质指纹,很快就能发现“疑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