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引领 企业主导 公众联动丨“蓝色循环”打造海洋治理“台州模式” |
|
打造海洋治理“台州模式”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 点击播放视频 蓝色循环 台州是全省海岸线最长的一个地市,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建设美丽海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台州探索实施由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公众联动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项目,破解海洋垃圾处置难、收集难、监管难及群众参与难等问题,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 搭建海洋塑料污染管理流程 这天上午,出海多日的船老大黄志伟驾驶着浙椒渔75048返回椒江,此次出海,他不仅带回了丰富的渔货,也带回了一大袋塑料垃圾。 ★浙椒渔75048 船东 黄志伟:我们一般自己的生活用品垃圾,还有海洋里面的垃圾,带回来了。我们捕鱼网拖上来的。 黄志伟说,以往这些塑料垃圾,很大一部分都丢进了海里,但是现在,只要提前申报,就会有专业的公司上门回收,而且收购价还远高出市场价。 ★浙椒渔75048 船东 黄志伟:他们收的都是五块,市场上里面收的一块钱一斤。 今年,这家名为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创新打造了由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公众联动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项目。通过建设“蓝色循环”闭环治理平台,搭建起了“产污端申报—运污端入仓—除污端处置”的海洋塑料污染管理流程。
除了出海渔船,企业还发展台州沿海村落的群众参与海塑垃圾的回收工作。在路桥区黄礁岛,70岁的陈夏方就加入了其中。 ★陈夏方:矿泉水瓶很多,那边路旁边都是矿泉水瓶。每天要捡一车,一车还装不下。 蓝景科技还在陈夏方所在的村建起了“小蓝之家”,负责海塑垃圾的统一回收和整理。目前,台州6个沿海县市区利用码头小店等设立垃圾回收点“小蓝之家”15个,通过这一做法,海岸线一公里范围内的海塑垃圾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椒江外沙小蓝之家负责人 邱普法:三个点位汇总到这里一起。大概一个月了,塑料的话可能就有11吨差不多。
塑料回收循环利用全产业链 而通过多途径回收来的海塑垃圾经过压缩破碎之后,则被送到造粒工厂制作成塑料粒子。 ★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运维部经理 方敏:最终粒子会根据各个行业不同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做成手机壳,包括我们的衣服、鞋子。
通过打通塑料回收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蓝色循环”项目构建起了海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再生”的全流程闭环治理体系。将回收的海塑垃圾再加工为塑料高值原料,并获得国际权威认证,塑料出口企业增强了环保竞争力,可以整体提高30%产业价值,实现海塑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副处长 陈旭露:“蓝色循环”模式最重要的是解决了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收集难的问题,第二个是利用难的问题。因为通过后端海洋塑料产品的一个增值,不仅是为海洋塑料垃圾找到了一个高值利用的新路子,同时增值的这部分利用又反哺到前端的收集人员,提高了前端收集的动力,也使得整个收集系统长期可持续。 截至目前,台州6个沿海县(市、区)已经全部实现了“蓝色循环”的全覆盖,4352艘渔船、沿海镇村500多名群众加入该项目,建立了16个海洋塑料垃圾暂存点,实现海洋垃圾回收3137吨,其中海洋塑料1745吨,碳减排约2200多吨。该项目也被列入2022年台州市数字化改革第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清单。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