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动态
践行“两山”理论 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实现全域旅游全民致富
  • 日期: 2017- 05- 12 12: 21
  • 来源: 南京大汉
  • 浏览次数:
  • 字体:[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给我们天台的发展带来了后发之势,醇厚的文化生态资源成为裂变跨越发展的资本,绿色崛起成为山区经济特色发展井喷的引擎,美丽公路、美丽高铁的逐步形成构筑了全域旅游的大动脉,天台的区块优势不断得到改善,大众旅游、全民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农工商旅产业开始高度融合,在全域旅游全民致富的道路上我们天台必须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全面统筹滚动推进,努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样板。

天台之美,美在山水,天生丽质。天台自然资源优越独特,生态本底得天独厚,境内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环境清幽,拥有丰富的山、水、农、林、湿地等生态资源要素。森林覆盖率69.8%,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天然氧吧,是养眼、养肺、养胃、养脑、养心、养神的六养之地

天台之美,美在风景,爽心悦目。天台山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县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华顶、琼台、石梁、明岩、桃源、隋梅等为代表的峰、岩、洞、瀑、水、溪、花、树组成了天台的山水神秀,具有极大的自然生态价值。天台县是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同时也是省旅游产业强县、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省旅游统计改革试点县和省智慧旅游共建县

天台之美,美在名胜,源远流长。天台以国清寺、隋塔、唐碑、名僧高道、文人墨客、神话传说、遗迹诗文为特色的人文景观构成了佛宗道源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天台成为了中国最具文化创意景区,获得了中国旅游发展创新奖。天台有十地之称,是佛教天台宗发源地、道教南宗创立地、五百罗汉应真地、济公活佛出生地、刘阮桃源遇仙地、羲之书法悟道地、诗僧寒山隐居地、唐诗之路目的地、霞客游记开篇地、和合文化发祥地。

天台之美,美在宜居,健康长寿。天台县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和的两美家园,三度荣获省五水共治大禹鼎,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连年位居全省前十。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列入了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天台之美,美在文化,和合共融。天台山儒释道三家并举,历史文化古迹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中外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唐代诗人寒山子隐居处寒石山,宋代禅宗名刹万年寺,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东汉刘晨,阮肇采药遇仙的仙源桃源洞,道书第六洞天玉京洞,第十四福地灵墟、第十六福地天姥山、第六十福地司马悔山,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发祥地桐柏和释道双栖的华顶山、赤城山。非物质文化遗产61项,展现了天台所形成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济公文化与和合文化的四大特色品牌文化,体现了“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的精神。

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天台县仍存在不少生态短板。

一、生态空间上,现状规划环评执行范围很小,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的范围相比有较大差距。生态、生产、生活(简称三生)格局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污染行业布局极须优化,涉及电镀、医化等污染行业的部分企业仍散落在各大区域,特色行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目前在农村许多区域仍存在工业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尤以洪畴镇、三合镇的橡胶行业最为突出,集聚了大量的低、小、散、弱作坊式工厂,企业位于居民区周边,防护距离达不到要求,对局部地区的环境影响大。

二、生态经济上,天台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高达80.2立方米/万元,远远大于指标值50立方米/万元,与节水要求差距较大。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仍然较慢,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率低,资源化更是无从谈起。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是40.5%,与指标值≥50%存在一定差距。产业“低小散”特征明显,结构仍不合理。天台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体,已形成的六大支柱产业,虽然特色鲜明,但是规模偏小,没有一个产业能够上百亿,其中橡塑、汽车用品、产业用布等传统行业尤为突出。并且产业的层次不高,产业分工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之势;而不现象仍较突出。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不够快,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配套协作,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经常引发低价恶性竞争。区域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利用不多。

三、生态环境上,水环境杨柳河、东坑、长湖坑和梅坦坑等部分断面水质仍为Ⅳ类或者Ⅴ类。大气环境PM2.5年均值达不到二级标准,臭氧超标,酸雨污染严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局部恶臭仍时有发生,医药化工、塑胶等行业性恶臭在局部区域未得到彻底解决。环境空气自动站建设布点较少,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控平台尚未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系统尚不完善。土壤污染底数不明,工业用地污染问题存在隐患,辖区内存在一些电镀企业整治搬迁后遗留下的疑似污染场地。

四、生态生活上,农村合格水源和供水率仍较低,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与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城镇污水处理率还达不到国家考核要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与标准差距较大,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公众绿色出行率、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政府绿色采购比例尚未进行统计。现有供水水源水质保障,北干渠水质较差;村级自来水、村民自备水水源多为浅层地表水和山塘水库水,水质参差不齐,部分中营养化。农村供水管网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较低,农村供水安全难以保障。天台县污水处理厂现有处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县城污水管网尚未完全覆盖县城区域,城区中心雨污合流现象仍较严重,白鹤、坦头、三合、洪畴等镇级原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多数处于闲置,新建的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尚未到位,平桥污水处理厂亟需提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设施需要进一步扩建和改造,来提高覆盖率、接户率和达标率,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行政村需提高出水排放标准或实现零排放。部分以农家乐为主的村庄需根据具体原水情况进行个性设计和施工。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即将饱和,农村生活垃圾大部分村都采用生态化处理,经常出现垃圾堆放过多、处理不及时的问题,慢行交通方面,公共自行车站点无雨棚设施,同时分布不均匀。城市的道路规划和建设尚未将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置于平等的地位,显示以机动车为本的规划优先性十分明显。道路空间有限,大部分设计都以方便小汽车出行为主,不断扩张机动车道,而行人和自行车道越来越狭窄。

在生态制度上,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仍非常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占比为零,系统性特色性的生态管理制度和标准仍非常欠缺。

在生态文化上,对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和提升仍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种类单一、数量较少。

接下来,天台县需严格执行空间管制,来优化“三生”格局。在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下,应以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农林水、旅游等部门的空间专项规划为基础,逐步解决突出的空间布局问题。需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建设循环经济体系。应以天台工业园区、西产业集聚区、东产业集聚区和农业产业带、农业园区为依托加速发展生态经济,大力促进三次产业的循环融合、协调发展,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循环产业体系。需系统解决环境问题,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应尽快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管网建设改造,解决由农业源、生活源为主的总磷超标问题,要尽快启动VOCs治理和土壤修复,加强全流域全方位节水。

需加强城乡环境治理,促进美丽宜居建设。应全域打造绿色景观,发展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需推进生态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管理标准。要抓紧根据考核指标、重点建设领域和重点项目应要求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管理标准,形成本县特色的管理制度。需继承发扬和合文化,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要宣扬和合精神,培养大爱意识,鼓励公众以一己之力成就天台生态文明建设之光。

天台要富,富要兴农,特产兴农。天台县现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要继续围绕建设生态高效农业这条主线,在稳定粮食的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茶叶、中药材、蔬菜、生猪、水果、笋竹、淡水养殖等七大农业主导产业。天台县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已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天台山有上千种中药材,尤以白术、茯苓、石斛、天麻、三七、黄精和被称为长生不老的天台乌药等名贵药材闻名。今后仍应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抓手、主平台,打造集种养、加工、贸易、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按照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模式,大力探索和实行产业循环发展,打造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循环农业格局,促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农业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全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天台要富,富要强工,精品强工。近几年,天台县先后荣获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中国汽车用品出口基地中国过滤布名城中国胶带工业城多个国字号招牌。现已获评浙江省生态工业发展试点,生态工业发展试点经验全省推广。今后必须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和支点,聚焦区域联动和产业协同,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积极打造车配健康两大产业。围绕车配产业,进行产业间协同创新,整合提升现有机电、汽车用品、橡塑制品和产业用布等传统优势产业;围绕健康产业,紧跟发展趋势,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和食品两大特色成长产业。同时优化生态工业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天台工业园区核心区块、苍山产业集聚区、胶带功能区、汽车用品功能区、南北协作功能区、生态高新功能区等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大力整合发展大健康、大车配、大旅游+天台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其作为天台县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今后必须坚持一业融五化、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服务品质化营造一心一轴两区十点的绿色服务业空间发展布局,同步提升金融服务、现代商贸、房地产业三大支柱型服务业;培育健康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四大新兴服务业。全面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天台县必须准确把握两山重要思想的内涵与时代特征,以山区经济转型发展为总路径,深入实施生态名县战略,坚持一规统全局一心带三区一业融五化总要求,把生态建设全方位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强化生态文明,彰显绿色优势,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推动生态资本转为富民强县资本,打造两山重要思想实践示范县,使绿色经济成为新常态,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