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16-06-03 16:11 来源:南京大汉

2015年度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发布2015年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概 述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狠抓生态环保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局部区域有所改善。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画册\3生态环境\3.2饮用水源保护5\1、台州人民的“大水缸”——黄岩长潭水库.jpg

 

二、水环境

 

■ 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5年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氮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五大水系和湖库110个监测断面,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占65.5%;劣Ⅲ类水的断面占34.5%,其中劣Ⅴ类断面占25.9%;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的断面71个,占总断面数的64.5%。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无明显变化:符合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增加1.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增加4.6个百分点;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增加3个,即增加2.8个百分点。

椒江水系   总体水质属良好。Ⅰ~Ⅲ类水断面占94.2%,整个水系中91.2%的断面水质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无明显变化。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主要位于永宁江的江口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其次为椒江干流的栅浦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

金清河网    总体水质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整个河网中,87.5%的断面水质属劣Ⅴ类水,91.7%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无明显变化。

玉环河流    总体水质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Ⅴ类水断面占57.1%,劣Ⅴ类占42.9%;满足功能要求的断面为0。与上年相比,水质明显变差。

三门河流    总体水质属优。所有断面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均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持优。

椒北河网    龙头口断面水质为Ⅳ类,属轻度污染;椒北水厂水质为Ⅴ类,属中度污染;黄礁、杜桥洪家2个断面均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4个断面均不能满足功能要求。与去年相比,龙头口水质明显变好,黄礁水质明显变差,椒北水厂水质有所变差,杜桥洪家水质无明显变化。

湖泊与水库   92.6%的水库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佛岭、西溪、洪畴水库不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超标项目均为总磷。水库富营养化状况以中营养为主。东湖为Ⅳ类,属轻度富营养;鉴洋湖为劣Ⅴ类水,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呈中度富营养。

饮用水源    我市30个建制镇以上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要求,达标率为100%。按达标水量计,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画册\3生态环境\3.2饮用水源保护5\4-2环保工作人员在饮用水源玉环龙溪水库地采集水样..tif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画册\3生态环境\3.3水环境整治篇6\12.胜南村整治后.jpg

 

三、海洋环境

 

■ 状况

2015年,台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点位共设15个,监测2期。我市海域水质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最为严重,石油类也存在超标现象。环境功能区水质均为超四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四、大气环境

 

■ 状况

2015年,全市7个城市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范围88.2%~94.8%,平均为90.1%,达标天数比例最高为玉环,最低为三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01。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只有玉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相对而言,PM2.5超标情况最为严重,平均超标率为6.4%。

PM2.5 各城市年均浓度范围为34~41 微克/立方米,平均为39微克/立方米,最低为玉环,最高为台州市区和临海。7个城市中,仅玉环年平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城市日均浓度均出现超标,超标率范围为4.4%~7.4%,平均超标率为6.4%。

PM10 各城市年均浓度范围为57~86微克/立方米,平均为66微克/立方米,最低为临海,最高为仙居。除仙居外,其余6个城市年平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各城市日均浓度均出现超标,超标率范围为1.1%~6.6%,平均超标率为3.0%。

NO2   各城市年均浓度范围为16~28微克/立方米,平均为23微克/立方米,最低为仙居,最高为临海。7个城市年平均值均达到年均一级标准限值。全市日均浓度临海、天台、三门出现超标,超标率范围为0.3%~0.6%,平均超标率为0.1%。

SO2 各城市年均浓度范围为6~15微克/立方米,平均为9微克/立方米,最低为仙居,最高为三门。7个城市年平均值均达到年均一级标准限值。全市日均浓度无超标。

CO 各城市年均浓度范围为0.7~0.8毫克/立方米,平均为0.8毫克/立方米,最低为温岭、玉环和三门,最高为临海、市区、天台和仙居。7个城市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O3 各城市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75~101微克/立方米,平均为88微克/立方米,年均浓度最低为天台,最高为三门。7个城市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除温岭、仙居外,其余5个城市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均出现超标,超标率范围为0.8%~6.1%,平均超标率为2.6%。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示意图.jpg


图2 2015年台州市各城市日空气质量示意图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画册\3生态环境\3.4大气环境污染整治5\5台州发电厂09.jpg
酸雨 近年来,我市酸雨始终处于较严重的水平。2015年全市总体水平属中酸雨区,较2014年有所缓解;降水pH年均值为4.84,比上年上升0.19;平均酸雨率为86.3%,比上年下降8.9个百分点。7个城市的pH年均值范围在4.50~5.29之间,酸雨率在71.0%~97.6%之间。

 

五、声环境

 

■ 状况

2015年,我市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区域环境噪声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面积计权均值为53.7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属较好(二级)。92.0%的城市面积处于45.1~60分贝声级范围内。7个城市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49.8~54.8分贝之间,7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值均低于55分贝。交通和生活噪声源是城市的主要环境噪声源。

道路交通噪声   全市交通噪声路长计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7.1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属好(一级);全市路长超标率为21.7%。7个城市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52.9~69.2分贝之间,最高的为市区。与上年相比,全市交通环境噪声平均值上升2.2个分贝,路长超标率下降0.7百分点。

 功能区噪声    各功能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全市功能区定点噪声平均超标率为15.6%,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夜间噪声超标情况重于昼间。在各功能区中,以2类标准适用区的夜间噪声质量相对较差,超标率为21.8%。各功能区按噪声超标率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2类标准区(21.8%)>4类标准区(18.8%)>3类标准区(12.5%)>1类标准区(9.4%)。

 

六、固体废物

 

■ 状况

工业固体废物    201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59.54万吨,综合利用量245.02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0.72吨,综合利用率94.4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12.76万吨,其中处置往年贮存量0.8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3.34万吨,排放0万吨。

危险废物    2015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107177.19吨,综合利用22337.24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3952.01吨,无害化处置79974.14吨,其中无害化处置往年贮存量8566.39吨,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95.46%,工业危险废物贮存量17384.21吨,排放量0吨。全市共产生医疗废物6134.79吨,集中处置医疗废物6134.79吨,安全处置率100%,排放量0吨。

进口废物    2015年,全市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进口总量达186.16万吨,其中进口废五金类固废185.11万吨,废纺织原料0.51万吨,废塑料0.54万吨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画册\2.生态经济\工业\3.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JPG

     措施与行动

一是堵疏并举,推进危险废物和污泥全过程监管。出台实施《台州市危险废物处置规划(2015-2020)》,统筹谋划全市危险废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台州市德力西长江环保有限公司二期焚烧项目、浙江台州市联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贵大贵金属有限公司、浙江仙峰贵金属有限公司及台州市翔进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等5家危险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建设及许可证申报。截至目前,全市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及利用能力达128283吨/年,较2014年增长了36163吨/年,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达9600吨/年。完成台州市危险废物和污泥全过程智能监管系统的招投标、合同签订及前期开发工作。强化并落实危险废物监管方案,切实增强危险废物执法监管合力。

二是服务并重,提升进口废物环境管理水平。全力推进台州市金属再生产业基地建设,其中34家企业已正式生产,3家企业开始试生产。推动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和浙江巨东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完成3万吨/年和1.8万吨/年的热解炉建设,进一步推动三废处置设施提升。推进43家进口固废企业全过程监管,对企业的出入口、原料堆放区、拆解区、危险废物贮存区、气割区等重要区域实现24小时无死角视频监控。强化日常监管,组织检查43家进口固废企业,覆盖率达100% 。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画册\3生态环境\3.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3+5+2=10\固废处理设施建设\1.台州市德力西固废废物焚烧中心.jpg
三是以点带面,不断夯实固体废物基础工作。不断加强POPs污染防治,完成60家POPs排放源年度环境统计报表的报送;完成6家废弃物焚烧类企业信息公开和二噁英检测。全力推进清洁土壤行动,完成11处新增疑似场地的排查、备案工作。严抓废家电拆解处理监管,认真落实例行检查制度。

 

 

 

七、辐射环境

 

■ 状况

2015年,全市未发生涉及放射源的环境安全事故,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均未受到人为的放射性污染,辐射环境总体安全。全市共有放射源单位35家,射线装置使用单位213家。全市共有移动通信基站8947个,500KV输变电站3个,220KV输变电站25个,110KV输变电站104个;共有工、科、医电磁辐射单位6家。

  措施与行动

一是强化辐射行政许可。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切实提高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全市使用放射源单位持证率达到100%,射线装置单位持证率达到100%,全市电离辐射单位验收率达到100%。

二是强化辐射安全防护管理。通过规范审批、发证、转移和验收等各个辐射监管环节,加强对重点辐射工作单位定期监测评价,开展辐射安全执法检查,强化问题跟踪整改落实,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加强辐射工作单位硬件建设,所有放射源单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在线巡检系统。组织开展辐射应急预案评估和演练,切实提高辐射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强化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推进绿色和谐电磁环境创建活动,切实做好移动通信基站和输变电工程的环评审批工作,积极创建绿色电网绿色基站,开展电磁辐射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强化电磁辐射环境信访调处,确保了电磁辐射项目的有序监管。

 

八、自然生态环境

 

■   状况

耕地/土地  到2015年底,我市实际耕地面积为298.19万亩,实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52.79万亩,实际标准农田保有面积为137.62万亩。大力实施812土地整治工程,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12537亩,连续2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根据全省第五次遥测资料显示,全市共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72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61%,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53平方公里。

水资源 2015年,全市总水资源量为106.179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16.9%,属偏丰年份。人均水资源量1755立方米。产水系数0.60,产水模数111.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全市14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8.723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8251亿立方米。4座大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7.511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4903亿立方米,其中长潭水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增加1.0618亿立方米。全市总供水量为18.8589亿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286.7 立方米/人年,城乡生活用水量为44.2立方米/人年,农田灌溉用水亩均353立方米。水的有效利用率为17.8%。

森林资源  全市森林面积870.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3%,林木绿化率61.5%,森林蓄积量2701.26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全市森林生态系统复杂,生物资源丰富。森林植被分为13个植被类型、83个群系、108个群丛。有木本植物91科,320属,881种,其中有15种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森林昆虫19目,199科,1558种;有列入国家和省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重点兽类30种、鸟类380多种、爬行类21种、两栖类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种、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3种,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0种。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46.67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小区34个,面积74.77平方公里;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2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个。

■ 措施与行动

一是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深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建设。全面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规划审查、预审制度及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严格按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地,严格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农转用审查,把实现耕地、生态公益林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平衡的目标落到实处。以三改一拆为抓手,围绕控新、减旧、治本总目标,严肃查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

二是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培育。2015年,全市完成造林更新5.18万亩,平原新增绿化面积3.6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36.68万亩,完成四边绿化5.4万亩。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全市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415.78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44.49%。进一步加强了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全市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个,完成县级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和名录公布。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推进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椒江大陈和玉环披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与修复项目,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加强海洋工程监督管理。

三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建立了县级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禁种铲毒、亮剑、天网、雷霆等各类专项行动,及时有效地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森林消防工作,通过双禁管理,禁、堵、疏、罚四管齐下,使森林火灾处于低发可控状态。全面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圆满完成省下达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画册\2.生态经济\现代服务业\3-4玉环大鹿岛森林公园.png

九、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排污权交易

 

■   状况

2015年,全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4年下降5.28%、6.25%、2.68%和13.24%。2015年,全市共完成231个建设项目的排污权交易,入库资金达2069.3405万元。

■ 措施与行动

一是狠抓工程减排。按照污染减排“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的总体思路,全市共确定减排项目186个,其中水污染物减排项目130个,气污染物减排项目56个。全市共新建截污管网321.94公里,新增水量3274万吨,全年污水处理厂新增COD削减量4768吨,新增氨氮削减量820吨。同时完成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二期提标改造土建工程量的70%,投入运行路桥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完成台州发电厂、华能玉环电厂脱硫烟气旁路拆除,综合脱硫效率提高至92%以上;完成了华能玉环电厂2#、3#机组、台州发电厂7#机组的超低排放清洁化改造,脱硝效率稳定在75%以上,脱硝投运率在95%以上。

二是狠抓结构减排。通过结构调整,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并促进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装备、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2015年,全市关停医化、水产等落后产能企业63家,削减化学需氧量310吨、氨氮19吨。积极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完成造纸0.5万吨,铸造1.3万吨,烧结砖17000万块标砖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狠抓管理减排。按照《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减排核查技术细则(试行)》和《浙江省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硫减排核算技术细则(试行)》等有关要求,对全市污水处理厂、火电厂和热电厂实施全面监督考核和台账管理。2015年,全市污水处理厂总体达标率良好,华能玉环电厂、台州发电厂两家火电厂脱硫效率在92%以上,全市热电企业脱硫率稳定在60%以上。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画册\3生态环境\3.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3+5+2=1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玉环污水处理厂.JPG

 

十、环境管理

 

环境污染整治   推进水产冷冻、眼镜、非电镀表面处理等特色行业整治提升,2015年全市共关停淘汰、搬迁入园、整治提升企业304家。开展化工、造纸、制革、电镀、印染、铅酸蓄电池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终期评估工作,行业整治成效位居全省前列。继续深化整治医化行业,巩固椒江外沙岩头、黄岩江口等医化园区恶臭整治成果,严控区域化工恶臭发生率。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4.4重污染行业整治18\4-2、整治后:废水、自来水等管道均走高架;尽量做到全部管道无地埋,明明白白。.jpg


生态系列创建  深入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9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63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118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画册\4生态人居\美丽乡村建设\8温岭生态乡镇——松建村.jpg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水、大气、声环境质量。深入实施重点工业企业达标管理行动,扎实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环境整治提升,推行规范化管理,全面建成重点工业企业“一厂一档”和电子化档案。加快创模重点工程建设,市区备用水源输水管线工程已完成隧道工程建设,市区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程已全部建成投运,完成市区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杀菌消毒和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改造提升。2015年2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环保部组织的考核验收,4月通过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组织的后督查。

说明: E:\整治照片\整治图片\台州经济开发区一角.jpg


农村环境保护 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百千工程”、“五水共治”和深化“四边三化”行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与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全市新增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1个、示范区4个,新增“三品”产地面积61049亩,完成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60.4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07.9万亩,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5.2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7.02%。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691个建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受益农户26.6万户,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水环境整治   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全市11386条市、县、镇、村四级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河长制”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全面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考核,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对河道水质进行定期监测评价,并建立水质月通报制度。强势开展劣Ⅴ类水质消除三年行动,基本完成江口、下里桥等省控断面和龙头口等市控断面消劣任务。加大黑臭河整治力度,全市完成黑臭河治理151.11公里。加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推进市区备用水源建设,完成长潭水库等10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网工程建设和短信提醒工作。积极推进长潭水库柔极溪等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工程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和应急管理,有效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深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创建,2015年,全市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2012年水平,完成燃煤锅炉淘汰改造1369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临海医化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工作。深化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防治,推进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完成医化、汽摩配涂装、制鞋、橡胶、塑料等五个重点行业VOCs整治规范编制,启动涂装、家具、合成革、印刷等重点行业VOCs污染整治。加强黄标车淘汰,实施黄标车区域限行,完成黄标车淘汰30287辆。积极开展城市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100%,强化道路扬尘控制,全市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6.2%。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严格执行“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和“两评结合”环境决策体系,严把项目环保审批关,严守生态红线。禁止审批“两高一资”项目,严格控制医化、电镀、印染、造纸、熔炼等重污染项目,对重污染项目的审批一律从严控制。2015年,全市完成12个省级环境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编制和审批;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378个,否决153个。通过提高环境排放标准和“以新带老”,预计削减化学需氧量39.9吨、氨氮9.1吨、二氧化硫76.3吨、氮氧化物75.9吨,做到增产减污。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实施《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环保审批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豁免、备案、简化、认可、补办、下放”等“六个一批”新型环境准入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切实提高了审批效率;大力推广行政许可“三合一”制度,实现许可事项全部上网公开办理。2015年,完成直属单位环科院的环评业务脱钩改制工作,同时,对在台州范围内开展环评业务的28家环评机构进行年度考核。完善制度建设,出台实施《进一步深入推进台州市重点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工作的意见》和《台州市医化企业中试项目备案工作规范》。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执法照片\DSC01254.JPG


环境执法和来信来访  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开展了五水共治“春雷”行动、“亮剑”行动、“利剑”行动、“绿色护考”行动等各类专项行动,对外沙岩头、黄岩江口、临海川南等重点区域开展了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环境违法行为,有效确保区域环境安全。2015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716人次,排查企业16975家次,责令限期整改、停产整治、关闭取缔企业2923家,罚款522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80起,行政拘留127人,刑事拘留144人,判刑138人,环境执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5年,我市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5986件,同比缩减11%。2015年全市共收费排污企业3985家,征收排污费10787万元。

 

环境法制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重大行政行为集体决策机制,开展执法理念教育,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监督机制。开展环保审批制度改革、排污许可证“一证式”改革和环境监测第三方市场化改革;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完成行政权力梳理工作;建立完善环保信息公开平台,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强环境法制教育培训,多次开展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执法水平。依法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开展案卷评比工作,完善环保系统电子处罚平台运行,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进行以“环境保护,法律人在行动”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教育,开展广场宣传、送电影下乡、以案释法、环保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社会各界的环境法制意识。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执法照片\照片 802.jpg


 

环保产业和科技   组织开展环保科技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展环保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活动;开展全市PM2.5源解析工作调查。积极参加全省环保科研项目评选,其中《恶臭废气深度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获浙江省环保科技三等奖。组织开展《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新环保标准的制定、培训宣贯活动,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等工作。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2015年,全市共有各类环境保护机构80个,年末实有人数557人,其中高级职称及以上72人、中级职称101人、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60人。市环保局机关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机关党委,成立机关纪委;设立天台县排污权管理中心。

    环境宣传教育   环境宣教力度不断加大,开展“6·5” 世界环境日暨“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广场宣传纪念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魅力江河我来出彩”主题系列活动,开展“2015年台州环保民间力量先锋榜”活动,开展“环境保护,法律人在行动”宣传活动,继续开展“甬台温生态文明建设行”活动,2015年在市级及以上各类媒体刊播各类环保报道600余篇。绿色创建扎实推进,创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个、市级绿色学校17个。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5无车日.jpg

 

提供资料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市农办 市治水办

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国土局 市建设局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海洋与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