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岩区江口医化园区防恶臭反弹成效显著 |
|
黄岩江口医化园区共涉及非法项目74个,主要为医药中间体项目,目前,已退出71个,转为合法的有3个(均为复配型项目)。涉及恶臭物质53种69个,除1个三乙胺和1个DMF转为治理外,其它恶臭物质均已全部退出。江口医化园区整治工作于2015年6月通过验收。该区在完成医化园区整治后,继续完善防控体系,加大监管整治力度,防止医化园区恶臭反弹成效显著。目前,园区内各企业均按照预警措施进行了落实,在历次市环保局的检查中,园区主干道沿途基本上没有明显异味,无发现有明显异味区域和点位,是全市防恶臭反弹工作做的最好医化园区。主要做法: 一、以最严格的制度建立“零盲区”体系 一是建立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定点联系确保“零盲区”。 制定《黄岩区医化、印染、造纸企业环保长效管理办法》,明确行业准入标准、工艺装备要求,完善日常监管体质。同时,该区建立了区领导联系医化企业整治提升工作制度,区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分别联系15家重点医化企业,每周督查联系企业转型升级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是建立昼夜定点巡查制度,定点监测确保“零盲区”。对江口化工园区进行昼夜定点巡查,通过“查”(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台帐记录)、“闻”(企业厂界厂区有无恶臭产生)、“看”(环保设施和在线监控是否正常运行)、“测”(对存在异常企业及时进行釆样检测)、“记”(对所有监测点位环境状况按无、较轻、有、明显有异味进行记录,汇成大数据)等方式,全天候、无盲区监控园区,确保发现违法事实及时锁定证据,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目前,昼夜定点巡查制度已连续开展10个月,对发现的56起违法现象进行了及时处置。 二、以最严格的监管实行“零死角”措施 一是监控新模式开启“零死角”监管。2015年底,投资437万元在江口医化园区建设了“在线恶臭监测系统”,在7个企业排放口、7个厂界、3个敏感点位安装“在线电子鼻”设置了17台智能恶臭监控设备,全天候对工业园区区域进行H2S(硫化氢)和NH3(氨气)、TVOC及无量纲臭气浓度OU值等环境恶臭指标的监测。目前,“在线恶臭监测系统”已对园区进行了135天的全天候试运行监测。 二是预警制度精准监管实现“零反弹”。在园区实施特殊气象条件下黄色、红色预警,并根据气象变化条件调整预警等级或解除预警,促使监管更加精准。如今年4月初清明节期间,由于气象条件不佳、沿海有大雾、地面风较小、空气不易扩散等原因,该区启动了恶臭黄色预警,并升级至恶臭红色预警,通知联化科技等8家相关企业做好恶臭项目停产准备工作。 三是群众发力末端实现“零死角”监督。开通“黄岩环保”公众号,创新成立环保助力团,发挥群众在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如该区15年6月成立全省首个环保助力团,20名助力团成员介入环保监督、环境矛盾纠纷调解,发挥环境监管中的“润滑剂”作用。成立以来对辖区内40余起环境破坏行为进行了监督制止,调处环境矛盾纠纷15起。2015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该区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总得分为74.09分,位居三区第一位,较2013年提高了12.9分。 三、以最严格的防控实现“零反弹”目标 一是严格入园审批实现“零反弹”。按照台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该区域属于重点准入区,原则上不再新批医化类企业进入园区。目前,该区已否决了10多件关于进入该园区的建设项目申请。 二是环境信用等级评定保障“零反弹”。按照绿色、蓝色、黄色、红色和黑色五个等级标准,开展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规范企业环境行为,保障公众环境权益。不同颜色等级的企业将分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如被评价为“红色”等级的企业将被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并联合金融、工商、证监等部门,将其列入社会信用负向评价名单。2015年,该区共完成46家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评出绿色的10家、蓝色的29家、黄色的7家。 三是环境监察中心实现应急“零死角”。2015年7月组建了环境监察应急中心, 24小时受理辖区12369环保热线,与12345热线、110等平台联网,实现群众夜里投诉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组织调查。如今年4月7日晚上10时18分,该中心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江口医化园区内的道头河河水突然发黄,执法人员10点35分赶赴现场展开全面排查,对水域范围内所有的道路窨井和污水管网逐一进行排查,历时一个星期终于查明是企业接错管以及海水涨潮倒灌等综合因素所致,责令该公司立即整改,道头河恢复了清澈。 (黄岩区环保局 王辉)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