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动态
台州路桥着力打造城市“绿色竞争力”
  • 日期: 2015- 08- 12 09: 06
  • 来源: 南京大汉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工商业高度发展的路桥,是台州最富裕的地方之一。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少人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峰江“血铅事件”等环保事件的出现,让路桥人开始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最大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促进生产力,抓生态文明就是抓转型升级。”

生态文明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城市发展不仅仅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是包括了文化、政治、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未来城市的竞争更需要“绿色竞争力”。

1、告别两大环境“顽疾”

2007年以前,“场外固废拆解”和“小冶炼”区域污染环境问题是路桥环境建设的两个“顽疾”,被列为省市环境污染整治重点区域。为治理两大“顽疾”,路桥投入各类经费1500多万元,全区累计取缔9500户场外拆解户,1309户“小冶炼”和742个非法熔炼、压延、铸造等加工点,清运各类拆解垃圾3万多吨,覆土和改造拆解场地10万多平方米,关停187家整治无望的熔铸企业,整改提升100多家熔铸企业和32家定点进口固废加工利用单位。

经过一系列治理,两大区域环境污染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并通过省市重点污染控制区域的“摘帽”验收。经过7年多的长效巩固和再整治提升,“小冶炼”和“场外固废拆解”已彻底告别路桥,取而代之的是健康有序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和熔铸园区。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总用地6633亩,路桥拟投入22亿元建设生产区、物流区、环保设施区、生活区、办公区和管理区等六大功能区。同时,在基地内设置海关、商检、税务、环保等管理机构,目前已基本完成基地一期3300亩建设,并投入运行,二期将重点发展铜、铝深加工等产业链延伸项目。目前,路桥已完成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园区建设,持续推进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圈区管理”工作,目前,总计40家企业搬迁入园

2、逐年推进治水工作

路桥境内有438条河道,水域面积15.08平方公里。近年来,路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治水工作,强化措施,逐年推进治水工作。2014年,路桥全面启动“五水共治”工作,坚持“治水先治污”,全面实施“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当年,路桥区完成清理29条垃圾河共41.1公里,完成27条“黑臭河”整治26.84公里。治理污水就要从源头治起,路桥区累计铺设污水管网总长度548.4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39%。在农村也实施多样化的截污治污工程,已有140个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14年,路桥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计划三年实施153个村庄的纳管工作。当年完成51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达到12718户。不仅如此,该区还实现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行政村垃圾收集处理率100%。每年斥资2000万元打造“美丽乡村”,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5个、田园式生态公园40个。

3、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路桥区把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初步形成了以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浙江方林汽车城、台州电子数码城、台州机电五金城等为骨干的市场集群,汇集几百个行业十几万种商品。2014年,该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亿元,同比增长13.1%。批发业实现零售总额21.88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232.25亿元。对于工业项目,路桥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对于“两高一资”项目,坚决亮“红灯”;对符合国家政策和环保准入要求,有利于保民生、促转型的项目,则亮“绿灯”。目前,该区已形成汽摩、机电、金属加工、农业及植保机械、塑料、卫浴等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路桥兼得山海之利,农业资源丰富。近几年,该区还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瓜果蔬菜、海产品等优势产业,培育农业休闲观光等新兴特色产业,使一大批农产品进超市、出国门。截至目前,全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88家,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5家。全区共认证绿色食品11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0个,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基)地15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