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县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
|
自今年3月7日,国家环保部发函同意浙江开化、仙居开展国家公园试点以来,仙居县以国家公园试点为抓手,领导重视、部门协调、乡镇配合、专家支撑,强有力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国家公园建设重要意义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公园建设工作得到该县人民的大力支持,老百姓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公园核心地块——神仙居景区客流量也以每月10%的速率在增长,周边农家乐、乡村旅游景点总收入增加了30%以上,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从而有效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是强领导重统筹协调。该县坚持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强势推动并重,县委常委扩大专题会议、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协调会议、分管环保的副县长重点工作抓落实会议等先后对国家公园前期试点工作做了协调部署,并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环保副县长、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仙居国家公园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了体制机制、规划调查、政策研究3个工作组,抽调了县发改、科技、环保、旅游等部门4位后备干部挂职,招聘了3名临时工作人员,负责国家公园试点具体工作。现已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出《浙江仙居国家公园建设规划(初稿)》,初步划定公园四至范围,明确功能分区部署,并在体制机制整合上达成初步共识,理出3套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方案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和专家评审。 二是强研究重多方参与。仙居国家公园区域内各类自然生态保护园区多样、管理机构多个,分属环保、林业、国土、住建、旅游5个部门管理,该县多方位着手,多方共同参与,深入开展相关政策研究。一方面,邀请该县人大、政协积极参与,在仙居县十三届三次党代会上正式提出创建国家公园,并纳入了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办公会议议题,先后进行了4次部门专题调研;另一方面,密切联系国内高端院校,先后邀请国家环科院、中科院、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等来仙实地考察、调研国家公园建设,为仙居出谋划策。此外还组织人员分别赴浙江开化县、云南香格里拉县实地学习,调研取经。在此基础上,该县对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公益林区等保护园区的管理、建设、补助标准,形成了国家公园政策法规解析表,起草了《仙居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初稿)》,提交各部门审查讨论。 三是强规划重项目整合。该县国家公园建设坚持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基础工作,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坚持创建内容与市民需求结合、量化标准与客观实际结合,综合考虑国家公园综合体与神仙居度假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整合地质博物馆与国家公园博物馆项目、高山移民与生态移民项目、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了6个重点项目建设和6个配套项目,以充分挖掘仙居独特景观、动植物多样性优势,项目化推进国家公园试点。现“国家公园综合体与度假区项目”已全面开工,游客服务中心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大楼全面结顶,建成了人工湖及绿化、生态停车场、迎宾大道、生态景观河道等设施,占地1600平方米的国家公园博物馆地质分馆已进入设计阶段,完成了8.76公里二级公路标准的国家公园环景公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项目”已完成永安溪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开展勘测定界和政策处理工作,水土流失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有序推进,十三都坑、下岸水库上游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全面启动、申报公益林扩面49470亩,治理黑臭河6条19.9公里,垃圾河85条571.4公里。“生态移民项目”已排查出异地搬迁600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289人共6个项目,完成项目立项、土地已经预征落实。“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项目”完成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完成神仙居景区生态化改造,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旅游、农家乐精品点,初步实现观光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型。 四是强宣传重舆论造势。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探访国家公园,在中国环境报专版宣传国家公园建设,与中国生态旅游杂志策划了国家公园专刊。同时,借“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6.30”浙江生态日等重大节日开展国家公园宣教;借仙居县第七届浙江油菜花节时机,召开仙居国家公园首批试点县新闻发布会,向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浙江电视台等30多家省内外媒体进行推介,使各方对仙居国家公园建设有了初步了解。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