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06-06-05 16:58 来源:南京大汉

台州市环境保护局

200665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发布2005年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生态优市”战略,认真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狠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并把控制城区大气环境污染、有效降低环境噪声、继续保护饮用水源水质作为工作重点,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局部区域明显改善。2005年环保投入继续保持较高强度,全市环境保护投入达到237804.0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91%,主要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防治、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环保部门自身建设等。

二、水  

2005年全市五大水系和湖库88个监测断面,符合Ⅰ、Ⅱ、Ⅲ类标准的断面占48.9%,比2004年增加了15.8个百分点;劣于Ⅲ类水的断面占51.1%,其中劣于Ⅴ类断面占33.0%。按河段长度统计:属于Ⅰ—Ⅲ类水质的河长535.15公里,占河段总长的49.5%;属于Ⅳ、Ⅴ类水的河长160.6公里,占14.8%;劣于Ⅴ类水的河长386.13公里,占35.7%。从满足水域功能的情况看,能满足水域功能的河长413.25公里,占38.2%;不能满足水域功能的河段长668.63公里,占61.8%。水体污染特征为有机型,主要污染因子有氨氮、总磷、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等。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椒江水系 该水系是我市最大的水系,Ⅰ~Ⅲ类水断面占65.5%,整个水系中52.4%的断面水质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不能满足水域功能的污染河段主要位于永宁江的江口和始丰溪的人民桥等,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江口断面还有总砷、六价铬等超标。

金清河网 Ⅰ~Ⅲ类水断面占4.2%87.4%的断面水质属劣Ⅴ类水,整个河网中95.8%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

玉环河流 Ⅰ~Ⅲ类水断面占14.3%71.4%的断面水质属劣Ⅴ类水,整个河流中85.7%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部分河段六价铬、氰化物超标严重。

     三门河流 Ⅰ~Ⅲ类水断面占87.5%,水质优良,整个河流中87.5%的断面水质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河段是善岙蒋,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溶解氧等。

椒北河网 Ⅰ~Ⅲ类水断面占25.0%,整个河网中75.0%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

   湖泊与水库 牛头山、长潭、西岙、石门坎、童辽5个水库全部指标满足功能要求,占全市十一座大中型水库的45.4%;秀岭、里石门、双庙、龙溪、湖漫、太湖水库总磷项目略有超标,其它项目基本符合功能要求。水库富营养化状况以中营养为主。东湖为Ⅳ类水,能满足水域功能,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饮用水源 除椒北水厂、温岭第二水厂、坎门水厂外,其它10个水厂的水源地水质良好,全部监测指标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要求,占统计水源地的76.9%

(二)废水排放情况

2005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13040.92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427.92万吨,排放达标率为92.70%;生活污水排放量8613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共排放34028.48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0188.58吨,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23839.9吨;氨氮共排放1937.74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131.64吨,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1806.1吨。工业废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都控在年度计划内。

(三)措施与行动

一是加大投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有6家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日处理能力达34万吨,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57.49公里,其中市本级管网覆盖率达到8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57%

二是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动态管理。全市已有273家水污染重点企业建立了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市级环境信息监控中心(平台)投入使用。

三是继续加强工业污染源长效管理。通过环保执法、环境管理等法律、行政手段不断规范工业企业环境行为。

四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是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三、海

   状况

   台州近岸海域环境污染较重,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影响,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42.8%、三类海水占42.8%、二类海水占14.4%。台州海区5个点位中,二类、四类海水各1个,分别占10.0%;三类海水3个,占60.0%。重要海域中,三门湾为劣四类海水,乐清湾为四类海水。

措施与行动

继续严格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科学划分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积极开展排入海污染源、陆域污染源的综合治理,积极推广海水生态养殖,切实减少陆域污染源和海水自身养殖污染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四、大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城市空气质量与2004年持平,属良好水平。影响我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各项主要污染物中,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仍为我市空气环境中的首要污染物,但比2004年略有下降,各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是:第一、四季度污染重于第二、三季度。

   二氧化硫 全市SO2年均值为0.010mg/m3,与去年持平,市区、临海和玉环SO2年均值略有上升,温岭基本持平,其它城市均有下降。SO2年均值高于全市平均值的城市有台州市区和临海市,其中台州市区最高为0.025mg/m3,但仍低于国家年平均二级标准(0.06mg/m3,其他6个城市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一级标准(0.02mg/m3),最低的是三门和玉环,为0.003mg/m3


   二氧化氮 全市NO2年平均值为0.032mg/m3,与去年比较上升了0.002mg/m3仙居、三门2个城市年均值也有所上升,临海基本持平,其它4个城市均有所下降。NO2年平均值高于全市平均值的城市有台州市区、仙居、玉环3个城市,其中玉环最高为0.047mg/m3,但未超过国家年平均二级标准(0.080mg/m3)。台州市区出现6个样品超标,日均值超标率为0.9%


   总悬浮颗粒物 全市TSP年均值为0.116mg/m3(将市区和临海PM10值根据经验值转换为TSP值),较2004年下降0.004mg/m3,温岭、仙居、玉环3个城市年均值有所上升,其它4个城市均有所下降。台州市区和临海的PM10年均值分别为0.099 mg/m30.054 mg/m3,均未超过国家PM10年平均二级标准(0.100 mg/m3)。其它各城市TSP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二级标准;最高的是仙居,其值为0.150mg/m3;年均值最低的是三门,其值为0.106mg/m3。台州市区超标率最高为9.9%,超标样品68个。

(二)工业废气排放情况

2005年,全市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如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8831.12吨,烟尘排放量7883.85吨,粉尘排放量为359.78吨,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4年增加7114.74吨。

(三)酸雨

   全市大部分为重酸雨区,酸雨污染有加重的趋势,目前我市的酸雨污染已相当严重。2005年全市降水pH年均值为4.85,比去年上升0.17;平均酸雨率为81.9%,比去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除三门外的各城市的降水pH年均值均小于5.6,特别是临海、温岭、玉环、天台,酸雨出现的频率在90%以上。

(四)措施与行动

一是继续开展重点区域医化企业废气规范化整治工作,椒江外沙、岩头化工区废气规范化整治工作基本完成;黄岩区政府扶持的江口化工区12家企业投入治理资金近5000万元,废气规范化整治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二是路桥区1309家小冶炼被全面取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三是继续加强对烟尘的控制,巩固和加强烟尘控制区特别是“三沿一部”烟尘控制区的建设,对城郊、国(省)道、高速公路沿线两侧2km及目视范围内影响景观的各种炉、窑、灶进行整治,严格控制其烟气排放量,做到达标排放,市区内停止使用1吨以下燃媒锅炉,严禁焚烧秸秆和其它固体废弃物。

四是加强对扬尘的控制。强化城市交通运输和工程施工过程的防尘、抑尘管理。

五、声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和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相对稳定,但各功能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平均等效声级仍在较高的水平上波动,且影响面较广。

(一)区域环境噪声 我市区域环境噪声保持相对稳定,七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0.769.9dB(A),全市平均值(面积计权)为56.3dB(A)。三门区域环境噪声相对较低,低于55dB(A)。与2004年相比,全市面积计权平均值下降了0.1dB(A),市区平均等效声级略有上升,其它城区均有所下降。生活噪声源是城市的主要环境噪声源。

 (二)道路交通噪声 2005年我市道路交通噪声保持相对稳定,七个城市的道路交通噪声路长计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8.9dB(A),满足国家70dB(A)的控制值要求,属较好等级,路长超标率为41.6%;其中台州市区、临海、温岭、三门的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较轻,平均等效声级未超过国家70 dB(A)的控制标准。与2004年比较,全市路长计权平均等效声级下降了0.7dB(A),路长超标率也下降了5.6个百分点。

   (三)功能区噪声 各功能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全市各功能区定点噪声平均超标率为44.6%,夜间噪声超标情况重于白天。各功能区按噪声超标率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一类标准区(50.0%>四类标准区(46.4%>二类标准区(42.8%>三类标准区(39.3%)。与2004年比较,除居民文教区外其它功能区平均超标率均略有下降。

   (四)措施与行动

一是加强第三产业噪声的监督管理。

二是抓好建设施工现场监督管理。根据建设项目的排污申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夜间建筑施工审批程序。

三是切实加强了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的监督管理,保障了中、高考的顺利进行。

四是继续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六、固体废物

      状况

200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4.09万吨,综合利用147.88万吨,排放100吨,综合利用率为95.97%;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8356.83吨,送往集中处置场处置的有7569.61吨。全市共处置医疗废物1250吨。全市进口固废总量160余万吨,主要为废电机、废电线电缆、废五金电器,还有少量废塑料。

      措施与行动

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宗旨,努力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能力;加大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妥善处置不可利用的固体废物;完成黄岩废物焚烧站20/天的设施改造,大大提升了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的能力;完成温岭翔进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10/天的设施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16/天,基本能满足区域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需要;强化进口废物定点利用企业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加强进口固废拆解业的规范管理,积极推进拆解区域整治,完成温岭泽国、温峤等区域的电子废物和场外拆解取缔工作。

七、辐

 

状况

我市放射源无异常情况发生,并且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均未受到人为的放射性污染,辐射环境整体安全。

措施与行动

加强辐射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的宣传,以全部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为契机扩大了监管面。进一步加强对涉源单位的环境管理和指导,进行申报登记调查,建立并完善“一厂一档”,尤其对退役的放射源按法律规定进行强制收缴处置,避免放射源丢失事件发生;严把新建放射源项目的环保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关。

八、自然生态环境

   

耕地/土地 2005年我市耕地面积为2881605.6亩,人均耕地不到0.4亩。2005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22521.5亩,土地开展、复垦、整理新增耕地22547亩。

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基本稳定,有机肥投入呈下降趋势,化肥施用量增加,氮、磷、钾比例不够合理,农药以有机磷为主,土壤质量有所退化。受酸雨影响,土壤酸化过程加快。

2005年底,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约862.29平方公里,200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平方公里。

森林资源 我市森林覆盖率已达62.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8个百分率,林地面积达到803.7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153.7万立方米。

近年来,我市森林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林种结构上,蓄水保土等生态功能较弱的针叶林高达80%,而蓄水保土等生态功能较强的阔叶林却很少。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对全市森林资源构成了很大威胁。

生物多样性 我市丘陵谷地的广泛分布及其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与多变的气候形成了众多的森林生态系统,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全市森林植被分为13个植被类型、83个群系、108个群丛。植被类型有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顶苔藓短曲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单甸、沼泽植被、人工植被等。全市有木草植物91320881种,其中有15种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森林昆虫19目,199科,1558种;有重点保护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野生动物1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二级保护动物56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种。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 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70155亩;自然保护小区18个,面积60730亩;森林公园8个,18.6多万亩,风景名胜区7个,地质公园3个。受保护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

措施与行动

继续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建立和完善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把实施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平衡的目标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的预审制度,严格按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地,建立建设用地规划审查制度,严格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农用地转用审查。

继续加强绿化造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2005年共完成更新造林6.5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0.28万亩,迹地更新5.53万亩,沿海防护林4.61万亩。台州市百万亩阔叶林发展工程从2003年开始实施,通过造林补植途径累计完成25.78万亩,实施封育改造64万亩;绿色通道建设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完成1919公里,其中2005年完成456.3公里;同时,30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已全面落实封育措施。全市已累计建成106.62万亩重要生态公益林。

九、环境建设和管理

生态市建设 2005年,台州生态市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扎实的开展。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更加有力,45项生态市建设重点工程和100个生态示范点建设顺利推进,生态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累计68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12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75个村建成省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850个村完成环境整治工作;农村生态墓区覆盖率达到75%;完成治理矿山78家;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数80个;建成绿色通道426公里;建成生态公益林106.62万亩;继续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全市共建成各级绿色学校99所,省级绿色家庭40个,绿色医院4所,绿色企业16家,绿色饭店18个,绿色社区16个;创建生态监护站市级18个、省级4个,“保护母亲河号”市级18个、省级1个;全市共创建省级生态镇5个、市级生态镇18个,市级生态村50个;全市计划生育率达到96.2%,性别比控制在108以内。温岭市成功通过了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811环境污染整治

 2005年我市结合实际扎实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和强化了有关工作机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意见》,印发了《台州市环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医化、电镀行业规范化整治标准和验收规范。重点区域整治取得实际性进展。临海水洋化工区实现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摘帽”;椒江外沙、岩头化工区33家医化企业废水全部入网并实行在线监测,废气规范化整治大部分通过验收或专家预验收;黄岩王西、外东浦化工区48家医化企业中,已42家基本关停到位。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我市环保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省环保局项目审批六项原则,严把项目审批关,否决项目的力度逐渐加大,有力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促进了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产业布局。2005年全市共审批项目1310个,其中医药化工类28个、纸制品业6个、有色冶金类15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个、机械电子类525个、其他735个,这些项目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131个、环境影响报告表809个、登记表370个,审批项目投资额为694.01亿元,其中环保投资额为26.216亿元。全市应执行三同时项目为188个,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为185个,三同时执行率达98.4%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为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811”环境整治的舆论氛围,对污染行为形成一定高压态势,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了解“811”环境整治,凝聚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监督。20056-7月份,以椒江水系污染防治为重点,与市委宣传部、新闻办一起开展了“关爱母亲河”环保新闻采风活动,为期20天,累计发稿150多篇。该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广大公众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台州的环境状况以及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作的努力,社会反响强烈。

同时,还协同有关单位合作开展了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了“拥抱绿色,珍爱自然”征文比赛,与团市委联合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和生态监护站活动;与市妇联联合开展了台州市级巾帼绿色家园活动;与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等联合开展了“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系列活动,组织举行了“创建绿色家园”万人签名活动;开展了送万本市民手册和万张环保承诺卡活动。

环境保护执法和来信来访

2005年全市共查处各类环保违法案件817起,比2004年增加60%,结案率100%。全市共受理各类信访5733件,比2004年增加3.4%,其中水污染投诉1325件、大气污染投诉2069件、固体废物污染投诉503件、噪声污染投诉1624件、其它212件,处理率99%。共收到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39起,已办理139起,办结率100%。台州市环保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5年度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环境污染与损害

全市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7起,比2004年减少1起,其中以大气污染事故为主。污染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

环保产业和科技

   2005年底,全市年销售(经营)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环保产业单位共119个,职工总数达12359人,年产值达44.45574亿元。全市从事环保科技工作98人。环保科技人员撰写了大量论文及《台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等科研课题3个。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全市各级环保行政部门及直属单位共完成能力建设投资1553.28万元,其中台州市本级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建成环境信息中心(环境在线监控中心),完成在线监控网一期工程,接入椒江区、玉环县35家企业37个排放口废水在线监测数据,接入椒江污水处理厂、台州发电厂等6个处理设施和排污口的无线视频监控信息。至年底共有各类环境保护机构30 个,年末实有人数368人,其中高级职称 37 人(正高1人)、中级职称 98 人、初级职称59 人、按学历分其中博士后1人、研究生 12 人、本科生 164 人、专科生 112 人、中专及以下80 人。